|
|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探
通讯员:李健柳 阅读:5108 转自: 原创 发布时间:2008/6/9 |
|
|
一、研究目的 人生之路,起子孩提,学前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意志、性格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会使幼儿终身受益,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人格教育,依赖于六岁之前的培养。”此时所形成的幼儿人格,即是一辈子的人格的雏形,这些人格的特征,往往会保留终身。我以为在学前培养幼儿初步具有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幼儿人格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了初步的探索。 二、研究对象 英豪幼儿园小班,共40人,男孩占21人,女孩占19人。 三、研究时间: 二000年九月至二000年六月。 四、研究过程 1、制定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 2、初步测定幼儿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文明礼貌情况。 3、实现目标: ⑴通过同体、智、美互相渗透、协调发展,寓教育于幼儿各项活动中,通过游戏、日常生活、自由活动、上课、家长工作、观看录像等途径进行实施。 ⑵提出了目标的要求: A、对人要有礼貌,在成人提示下,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你好”、“早”、“再见”、“谢谢”等。 B、在老师帮助下,初步学会遵守本班的各项规则。 C、逐步做到在幼儿园和家里用自然的语气讲话,不紧张,不叫喊。 D、爱父母、爱老师,听从他们的教导,不任意发脾气,不随便撒娇。 E、在成人帮助下,初步学习 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技能,自己能做的事学着做,不依赖别人。 五、实施途径 刚入园的幼儿,既有佰生感,又有新鲜感,自我中心性强,依赖性重,情绪不稳定且易受感染,行动易受外界事物影响,自制力差。思维尚处于直觉行动性段。首次离开父母独立进入伙伴世界的幼儿,与父母分离焦虑感重,但都有当个好孩子的愿望,希望得到成人的赞扬,因此,小班是对幼儿进行德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幼儿雷锋德育的重点以日常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培养幼儿最基本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的品德和性格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实践证明,幼儿德育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反复教育不断培养的过程;幼儿德育的任务不是通过某项活动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随着幼儿的心理品质的发展,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活动才完成的,据此,我采用了多种措施进行尝试。 1、寓良好行为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寓德育于游戏中,选编游戏教材是关键,我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制定的目标、要求,选取了很多游戏教材。例如:幼儿德育目标中提出:“培养幼儿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在与幼儿谈话中知道,85%的幼儿都知道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等的基本内涵。但通过观察却发现,有50%的幼儿有争夺玩具,打骂同伴的不良行为。为此,我结合语言教学,开展了《娃娃家》、《客人来了》、《我们在一起玩》等角色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角色游戏,提高了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幼儿不仅学习了知识,又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使幼儿在游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良好行为的培养 幼儿的许多良好行为习惯是需要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那么,日常生活就是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日常生活的内容也是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具体材料。由于小班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周围的影响,缺乏目的性、坚持性。我根据德育的实践性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注重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行为练习,并使之开成习惯。 例如:冬天,我坚持每天让幼儿在午睡前把厚厚的外衣脱下并叠好放在指定的地方;起床时学习叠好在指定的地方上;起床时学习叠好被,起床后学着自己穿衣、穿鞋、系鞋带、梳头等。初开始时,很多幼儿不会做,我就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如蔡冠辉小朋友,在班上年龄最小,而且在家里妖惯了,自我服务能力很差,初开始时,请其他小朋友帮助他,然后慢慢放手让他自己做。经过努力,他很快就能掌握了自我服务的技能,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不但培养了幼儿爱劳动,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而且培养了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以及幼儿懂礼貌,守纪律的良了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方法(谈话、表扬、树榜样、训练),逐步培养幼儿用自然的语气讲话,不紧张,不叫咸;不任意发脾气,不随便撒妖。到了第二学期,90%的幼儿基本上能做到。 3、通过家长工作,观看录像的活动,进行良好行为的培养。 家长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对幼儿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做好家长工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同时将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每周一次向全班幼儿公开每位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以及父母、老师的意见,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同时也让幼儿互相督促,互相学习。 每周一次带动观看《文明礼貌教育》的录像带,看后让幼儿讨论、思考,从而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的知识和经验,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六、研究结果 测试结果如下: |
等次、项目人数、时间 |
对人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 |
遵守本班的各项规则 |
用自然的语气讲话,不紧张,不叫喊 |
爱父母、老师,不任意发脾气 |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 |
|
好 |
中 |
差 |
好 |
中 |
差 |
好 |
中 |
差 |
好 |
中 |
差 |
好 |
中 |
差 |
第一次测试(1995.9) |
8 |
18 |
14 |
13 |
13 |
14 |
14 |
11 |
15 |
12 |
16 |
12 |
9 |
14 |
17 |
第二次测试(1996.6) |
28 |
9 |
3 |
30 |
7 |
3 |
30 |
6 |
4 |
33 |
5 |
2 |
30 |
9 |
1 | |
七、体会 通过这次的研究和探索,我发现幼儿的许多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在反复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研究幼儿德育工作仅一年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持之以恒,通过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完成培养目标,以便幼儿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 |
【返回】 |
上一篇文章: 培养发展幼儿注意力的五种手段 下一篇文章: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 |
如果上面没有你要的文章,可百度试试(站内:指搜索范围仅限于本站): |
|
|